今年9月,天津将举行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它也是目前我国承接的规格最高的非官方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官方名称世界经济论坛,因为每年冬季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年会,因而才被大家通俗的叫做达沃斯论坛。其实,冬季和夏季的两次会议是世界经济论坛的两个支柱,不过,要了解论坛还是应该从有着38年历史的冬季达沃斯开始,因为她更能展示论坛的精髓。为此,《财经视界》派出独家报道组远赴瑞士进行了16天的拍摄采访。从7月11日开始,系列报道《从达沃斯到天津》将带您走进世界经济论坛,第一期节目中,我们将初识达沃斯。
达沃斯是位于瑞士东南部的一个小镇,座落在一条17公里长的山谷里,靠近奥地利边境,人口约1.3万。官方语言是德语,但小镇居民大多都会说英语、法语或意大利语。从1971年至今,冬季论坛只有一次特例,是在美国9•11后的2002年移师纽约举行,除此以外,没有离开过小镇。每年冬季,至少有50名各国首脑和1000位世界级企业的CEO云集于此。
(现场)记者 徐伟:我身边这个建筑就是每年冬季达沃斯会议的举办地了。其实,来到这儿我们还是感到非常的意外。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优越,紧邻一条马路。它外表的装饰和面积也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那么好。究竟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一起进去看一下。
因为不是会期,会议中心和整个小镇都平静得甚至有些冷清,此时在会议中心,我们只能通过工作人员,努力的寻找大腕云集的些许痕迹。
(采访)达沃斯市会议中心工作人员斯莫奈特:一般是有2500人。这个房间可以扩大,墙体可以拆掉,每个大房间都安装了同传接收设备、视听设备。
接待我们的斯莫奈特女士说,每年冬季论坛举行期间,像比尔•盖茨、罗杰斯这样的人物,随时可能就端着一杯咖啡站到你身边。而他们领军的企业,也就是论坛所拥有的1000多个会员,控制着全球85%以上的财富,年营业额合计超过45万亿美元。在众多参会者中,也不乏中国人。其中对冬季达沃斯最有发言权的当属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不仅他自己有着10多年的达沃斯经历,中行也是论坛在中国的第一批会员。
主持人:您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参加达沃斯论坛的?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朱民:那是很早的,10多年前的事儿了。一年大概2000千左右规模,他的大会呢,通常有时候会上千的人在那边听,小会呢,通常也就是三五人讨论,最多的呢,还是晚上在餐桌上的讨论。(会议)形式呢非常地非正式,其实参加会议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专家,每一个人都可能发言,所以你在台上发言和在台下听讲没有任何区别。我有一次印象特别深,我在那边开会,我旁边坐的是美国的财政部的副部长,我们以前认识我们就聊了会儿。过了一会儿这一节结束了,下一节我跟他同时是台上的发言人,就这样的事情很多。它(会议)设计了很多咖啡(交流),比如说比尔•盖茨经常在里面跑来跑去,你要把他拽住跟他聊几句,他也会很耐心地跟你说。像我们讲的George(索罗斯),像Jame(罗杰斯)现在讲股票的那位,他们也经常在参加各种会议,500强的CEO什么的都很随便。
非正式、非官方的交流,正是论坛的最大魅力。每年1月底2月初的5、6天里,1000位世界级企业的领军者加上50位各国首脑、300位部长级人物、200位不同领域的专家、500名媒体记者和100多位艺术家,为这场头脑风暴聚集力量。大家在无法分出地位、权力、财富高下的圆桌前畅所欲言。从这种人员组合中,我们就能看出,论坛话题涉猎之广。它不光讨论当前和具有前瞻性的经济热点,比如今年探讨的美国次贷危机、并购热潮,还要研讨政治、文化、环保等多领域问题,比如水的真正价值等等。论坛是个十足的杂家,所以与会者吸收思想的方式也很灵活,除了正式的会议,很多人更青睐在会场之外休息区的交流,这甚至形成了达沃斯独有的“沙发文化”,而沙龙式的杂谈给与会者带来了更多的灵感。
主持人:您特别喜欢在那个场合听到一些非您专业之外的,其他的东西。
朱民:是是,你说这的太对了。我印象中特别深,大概是两年还是三年前谷歌的,微软的人穿了一件夹克,他说我这件夹克等于世界上最好的图书馆,真的有电视,有CD,有无数的书,什么都有,然后耳机一戴。可以看,就什么都有,而且这衣服可以洗。哇,我们震惊得不得了,然后跑来另外一个人,他说你这个没有任何意义他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无线的移动器,我是无线的,我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任何东西在全世界,我干嘛要配这么一件夹克呢。然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这个无线和这个有形的区别,未来发展的趋势,最终观众投票赞成谁。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天是一半对一半,因为那件夹克是很真实存在的,很多人都上去摸一摸,看看那个夹克怎么样的,那个夹克据说储存了100万本书。现在证明那个夹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那件夹克在那一年震惊了无数的人,就像这种事情。譬如说它很尖端的东西,它也不断地讨论,很有意思。
论坛虽然是每年都在达沃斯小镇搭建起这样一个轻松高效的交流平台,但作为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它的中枢神经,也就是总部并不在达沃斯,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传递论坛宗旨的效果。
(现场)记者徐伟:现在大家看到的我身后这座三层灰色小楼就是世界经济论坛总部所在地了,虽然看起来不是十分显眼,但是它却能够时刻准确地把握世界经济的脉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世界经济联合国。大家看一下,这个建筑看上去很像一个舒展开的平台,其实,由论坛人亲手搭建的自由交流的平台也是从这里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经济论坛一共发展了4种形式的成员,分别是基金会员、行业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和全球成长型企业会员。不过,他们并不是都有资格参加冬季达沃斯论坛的,只有年营业额超过20亿美元的公司才会被邀请,这也就意味着出现在冬季论坛的几乎都是世界500强。
主持人:可不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最早中国银行是怎样加入达沃斯论坛的?因为其实它对会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朱民:对,我们中国银行加入(成为)会员应该说还是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因为我们是世界500强,它主要是对这个规模,对地位和影响它确实有要求。我们现在有近一万亿美元的资产,在世界上也是大银行,当然在好几年以前应该说也还是够这个(入会)标准,这个确实是很严。论坛也向我们提出了邀请,我们也有这个愿望,所以我们是第一批加入者之一,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主持人:如果企业要参加付会费要付多少?
朱民:企业要参加会费是蛮高的,它的年费大概是5万到8万美金左右吧!会费也是根据资产在变,也是有一点点变化的。
主持人:这么高的年费,您觉得如果一个企业去参与的话,值不值?
朱民:企业想在国际上发展,是一个世界级的企业的话我觉得参加达沃斯论坛还是很有必要的。本身中国银行就是一家很国际化的银行,所以像达沃斯这样的论坛,对中国银行这样的国际化的企业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就是说通过在这个论坛上和企业界和金融界的各界人士沟通和交流第一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第二个也让人家理解中国和中国银行,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我们在全世界有1400家代理行,你要把那么多行都走一遍是很困难的事情,那在这种场合你会把这些大的主要行都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其实很方便的。
尽管对冬季达沃斯赞誉有加的人越来越多,但这没能阻止外界对论坛的质疑。有人说,论坛每年都在纸上谈兵,说说而已,对所讨论的热点问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推动。不过对此,论坛有着自己的衡量标准。
(采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施耐德:开始对话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所以,各利益攸关者坐到一起来开始对话,不论是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是对最终找到解决的方法,都是非常必要的。去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问题从今年初开始越发严重,我们是第一个公开深入讨论这一问题的国际论坛。
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先生也在多种场合表示过,参加论坛的都是掌握着话语权的人,他们就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他们之间的沟通就是各种不同经济之间的沟通。论坛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消除隔阂,让他们坐在一起为解决问题对话。
主持人:有评论说其实世界经济论坛还是“坐而论道”,因为它所探讨的一些问题并不能够在现实中得到很有效的这种解决,对现实有很大的帮助,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朱民:你这个讲得太对了,达沃斯的特点就是不求结论,只求讨论。就是它是一个公开的论坛,第一个它是非政府的,所以它没有什么执行力;第二个它是一个商业的,所以它也完全是来从一个商业的角度来推这件事,它是一个公开的平台,大家来讨论来交流,来产生思想,这个会没有任何结论。所以我觉得它不是坐而论道,它都不论道,它只是交流。大会是个交流,小会是个交流,晚餐是个交流,然后喝咖啡是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得到你对世界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一种感觉。
很多人都说,每年冬季,达沃斯都会成为短暂的世界中心。还有人形容达沃斯论坛是用经济的瓶子,装入了政治、文化、社会的酒,然后用酒香影响全世界。现在它的会员已经控制了全球85%的财富,还不断有企业要求加入,他们可能就是下一轮经济浪潮的领导者,那么,世界经济论坛究竟是如何塑造出今天这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呢?明天(7月12日)的“从达沃斯到天津”系列报道,《财经视界》告诉您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