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首页
English
99.天津杨柳青年画活力犹存的农耕社会文明遗存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0-01-13 14:26

  几平方米的工作间里,王文达老人弯着腰用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着手里的木版。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的四位传承人之一,他从当学徒开始就没有放下过这门手艺。

  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杨柳青年画在政府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正在走向繁盛。据初步统计,每年杨柳青年画的销量在10万张以上。

  几公里外的天津古文化街,字号林立,绣幡飞扬,满眼的杨柳青年画。每年的春节是杨柳青年画销售的旺季,作为礼品,作为收藏,大大小小的年画被旅游者带往四面八方。

  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形式。每年中国的农历春节期间,人们购买年画张贴在室内,以示喜庆辟邪及祈福。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植根于农耕文明中的杨柳青年画,是‘活化石’,是中国文化的沉淀物,又是反映民俗生活的一面镜子。”一位民俗专家如是说。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战乱不止,杨柳青镇年画生产一落千丈。

  1958年成立的天津杨柳青画社使这一濒临绝境的艺术得到了保护。目前,天津杨柳青画社收藏有自明代以来的年画万余张和古版六千余块,并完整地保留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的全部传承技艺。

  2004年,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追溯、整理及研究工作启动。

  200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精品展”,引起轰动。

  2006年,杨柳青年画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排名美术类第一。

  2007年,杨柳青画社被确定为“天津老字号”,成为天津标志性品牌商铺。

  除杨柳青画社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民间年画作坊也在杨柳青重新兴起。如今,王文达、冯庆钜和霍庆顺、霍庆有兄弟被命名为杨柳青年画传承人。在霍氏兄弟之后,杨柳青镇已陆续出现近50家年画作坊、60多家年画店铺,有700多人从事年画的制作与销售,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

  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化的杨柳青年画,影响力日盛。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它还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

  2009年,杨柳青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成为天津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城镇。这也是继2005年杨柳青镇荣获“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美誉后的又一盛誉。

稿源北方网 编辑:赵颖妍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