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首页
English
地摊淘宝古物寻情 草根沈阳道天津古玩“魂”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0-01-18 15:13

  从地摊铁皮屋到亮堂门脸房

  “有——二十年了吧。”坐在沈阳道古物市场的办公室里,李国禄一手摸着茶杯,一手抚着额头回忆说。从屋内的窗户向外望去,对面就是他的店铺,那是一幢二层的小旧楼,上面一层还住着老住户。从店铺的砖墙、门楣和两侧的廊柱上,可以大概看得出这些建筑的“年龄”,仿佛在诉说着年复一年时光在这里留下的点点滴滴,对李国禄来说,他已经看着沈阳道改变三次了。

  沈阳道成为古玩交易之地是在1987年。那时李国禄还只是一个收藏者,经常到沈阳道淘货。他一个月挣四十多块钱的工资,有一半都要花在古玩上。后来,出于“以藏养藏”和养家的考虑,他在沈阳道卖起了古玩,和所有初来此地的生意人一样,摆起了地摊。

  “就在地上铺一张报纸,把东西摆在上面。”李国禄说,那时沈阳道几乎全是地摊,满街是人,满地是货,他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有时一蹲就是半天。摊位摆在露天里,就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三九天穿军大衣还算是不错的,遇到雨雪天气,连摊儿都出不了。后来有一阵儿市场里摆设了铁案子,但他照旧要在街面上风吹日晒。

  这种情形持续到了1992年。那一年沈阳道正式成立“古物市场”,搭建了许多铁皮屋子,还盖了一些砖房,李国禄便和一批人一起从地摊挪到了屋里。“我主要经营瓷器,东西放在屋里不磕不碰,而且风不吹雨不淋,挺好。”李国禄的生意做得很顺,几年后又搬进了现在的店铺里。

  这间门脸在沈阳道算是最好的屋子之一,仍然显得很破旧。沈阳道及其周边没有多余之地,无法架设锅炉,所以尽管店铺里都有管道,却不通暖气。有的商户装了空调,多数还点着城市里已不多见的炉子,即使如此,这些店主们还得在屋里穿着大衣。

  沈阳道地势低,下雨就存水,早年间最严重的时候,积水能有近一米深。李国禄在铁皮屋子的时候,最怕下雨,天变脸的时候根本就不敢离开市场,得随着水势的变化,不断把货物搬到高处,后来搬进店铺里,门口有半米高的台阶,多少改善了些,可还是进过两次水,泡了不少东西。

  可就算条件再差,李国禄也从未动过离开沈阳道的念头。他说自己是生意人,哪里生意好做,就会奔向哪里。这么多年过来,这里早成了天津古玩界的中心之地,用圈里人的话来说,“‘魂’在这儿”。

  从李国禄的店铺外向不远处看去,就是友谊新天地商城,再向外延展,就是滨江道和南京路这样的繁华之地。而2009年,沈阳道也被打造成步行街,和周边的风景一同融入旅游线路中。所以,李国禄很看好。“地面、门脸儿都亮堂了,肯定更能吸引游客,商机也就来临了。”

  从“小打小闹”到“古玩龙头”

  如今,改造后的沈阳道古物市场在两侧的店铺和棚亭前仍然摆满了地摊。密集的地摊与焕然一新的沈阳道新街,呈现出鱼水相融的繁华景象。打算“捡漏儿”的顾客仔细地看过每一个摊位,搜寻着亟待发掘的宝物。店铺的老板有时走到外面,和门口的摊主聊天打诨,喝茶下棋,相处融洽。“只要地摊不把店的门口堵上,留出一小块走路的地方就不影响店铺的生意,要是没有这些地摊,恐怕还吸引不来这么多顾客呢。”李国禄说。

  周四的时候,有不少摊子甚至摆到了店铺门口的台阶上,只差一步就进了别人的地盘儿。但店铺的主人们很少说什么,因为不少人也是摆摊起家。况且,摊位和店铺是互补的,想淘货也好,想寻高级玩意也罢,都可以在两者间来回流连。沈阳道的草根气质,让人对它生出亲近之心。而对于古玩这种需要把摸鉴赏的行当来说,消除距离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沈阳道真出过不少好东西。”经营多年的李国禄感慨地说,“乾隆年间宫中摆设的葫芦瓶,当时卖价几万、后来拍卖出一千多万的明成化青花九秋罐,明代早期的携琴访友大梅瓶……有不少都出自地摊。那时曾有一筐光绪官窑的粉彩,卖价几千元,可是没人买;一对紫檀太师椅,三千元,居然卖不出去。这样的情形,在今日已经无法想象了。”人靠衣装挣面子,古物市场则靠名贵之物“抬色”,也正是这些器物的出现,让沈阳道出了名。出名了,就能聚敛人气。这么多年以来,北方各地的买卖家都要来沈阳道做生意。

  据介绍,现在古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像北京等一些城市的古物市场发展很快,面临这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沈阳道古物市场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也将进行保护,根据市、区发展规划同步发展,并保持原汁原味,使之成为天津市最大,最具活力的古物、古玩专业龙头市场,成为中心繁华区颇具盛名的特色市场,扩大在全国众多同业商家中的影响力。

稿源北方网 编辑:张志怡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