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1-12-01 16:37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2011年11月2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精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科学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2.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努力增强天津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持续推进“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天津精神,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着力打造精品力作,努力形成天津品牌,推出了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天津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到新水平;坚持大项目好项目带动,积极引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力和引导力进一步增强,天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文化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3.要清醒地看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同城市的功能定位相比,我市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加强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思想道德建设还需要深入,文化在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舆论引导能力还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文化精品力作还比较少,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还需要加大引导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尽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还不大、实力还不强,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还不多;文化体制改革还需要深化,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的任务还很繁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还不多。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4.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不仅需要不断壮大经济硬实力,也需要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既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文化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从事关天津地位、形象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奋力开创天津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努力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

  5.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现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代化大都市文化气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为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6.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围绕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天津文化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文化事业发展的领先区、文化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重要基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到201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全社会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显著增强,文化产品质量全面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天津文化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高标准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文化创新扎实推进,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城乡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更加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五年奋斗,到2020年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文化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文化发展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前列,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天津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子。

  7.文化改革发展的方针原则。实现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在工作实践中,要着力把握以下原则: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努力破除影响和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各种障碍,以新观念开拓新思路,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协调好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勇于创新,善于开拓。倡导勇于竞争、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闯新路的创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让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紧跟时代步伐,瞄准一流水平,树立更高标准,博采众长,精益求精,进一步加大文化改革发展推进力度,积极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多出品牌、多出效益。

  ——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面向基层、重心下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8.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暨现场交流推动会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倡导领导干部带学帮学促学述学,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积极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大理论骨干培训力度,发挥理论专刊专栏专版作用,组织出版优秀理论通俗读物,办好社科普及周、市民课堂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9.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制度,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市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开展学经典、读党史、讲传统、树信念教育实践活动。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加强思想理论问题研究阐释,引导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10.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爱祖国、爱天津、爱家乡活动,激励全市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大力弘扬新时期天津精神,不断丰富内涵,凝聚广泛共识。认真总结天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百倍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不自满、不懈怠、不畏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达到高水平。开展艰苦创业教育,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11.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活动,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实施品德培育、文化服务、环境净化、心理护航工程,动员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新市民教育工程、职工素质建设创新工程和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提升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建设水平。发挥解放军驻津部队、武警部队作用,深入推进军民共建、和谐创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等道德实践活动常态化,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增强诚信意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努力建设诚信天津。加强法治天津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广大市民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切实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

  12.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文化创作的正确方向。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活力,全面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讲求格调品位,注重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原创能力,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的时代感、吸引力和生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13.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重要作用,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重点扶持基础学科,切实加强应用学科,积极发展交叉学科,着力培育新兴学科,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学科。瞄准学术发展前沿,推动跨学科研究,努力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优秀成果的研究和出版。规划建设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提高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14.实施精品战略,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提倡和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激发创造灵感,精心选取题材,创新艺术手法,努力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组织实施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多出作品,打造精品。充分利用天津文化资源,壮大优势艺术品牌,扶持特色艺术品种,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扩大文艺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鼓励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抵制低俗之风。

  15.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激励机制。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标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价机制,精简种类,改进方式,提高评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完善优秀文化作品奖励办法。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健康的文化批评。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文化资源,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制定和完善扶持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项艺术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

  五、着力提高传播媒体建设管理水平

  16.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更好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着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切实做好正面宣传工作。搞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加强新闻传播秩序的规范管理,严格规范新闻采编行为,加大虚假新闻治理力度。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注重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17.建好用好管好互联网,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方针,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搞好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引导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支持北方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加强综合性网站、各类专业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抓紧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微博客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建设和管理。积极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深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不为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健全互联网管理体系。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净化网络环境,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加大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18.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加快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扩大有效覆盖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办好新兴媒体,抢占新型媒体阵地。办好报刊海外版和卫视频道,扩大广播电视节目境外落地,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栏目和节目。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强化播出内容和传输安全管理,推进“三网融合”,加强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创新业务形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

  六、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9.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坚持建设、管理和使用并重,统筹搞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扩展功能,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天津文化中心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群众艺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和区县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造,继续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服务。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拓展投资渠道,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鼓励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支持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搞好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进村入户。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作用。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加快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并向学校、青少年宫等场所延伸。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健全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和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率。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和未成年人“快乐营地”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海河情”慰问演出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经常化。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帮扶力度,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区、文明单位基本指标。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推动媒体办好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做好主要党报党刊在农村基层发行和赠阅工作。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郊区县和示范小城镇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市和区县两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21.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办好国际少儿艺术节、滨海国际艺术节、“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天穆杯”全国小品展演等活动,打造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加强对文化艺术知识的普及、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指导和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及时总结群众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

  22.保护发展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天津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凝聚精神力量。加强大运河天津段等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搞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鼓励发展特色博物馆。保护利用档案资源。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推进典籍资源数字化。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23.着力做大做优做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健全协调推动机制,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4.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作用,努力建设成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示范区。深入推进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和研究院、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广告产业园、中国纪录片产业基地、团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建设,精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尽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和孵化基地。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向园区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培育产业集群,打造知名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带建设。发掘城市丰富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推进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25.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形成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在资金投入、项目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加快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引导社会资本在国家许可范围内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26.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动文化发展向更多依靠科技发展转变,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积极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推出更多既有科技含量又有文化含量的新兴文化产品。发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作用,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健全文化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文化企业集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平台建设。

  27.促进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规模和水平。增强群众文化消费意识,培育和引导文化消费热点,培养健康文化消费习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有力促进文化消费。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引导文化企业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喜欢的文化服务,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加快发展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着力扩大基层文化消费。完善文艺院团超场次演出补贴等办法,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低价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鼓励对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创新商业模式,培育特色文化消费市场,提供个性化、分众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打造“近代百年看天津”等品牌,办好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八、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28.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确保各项改革取得实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率先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加快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探索建立扶持转制院团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面向市场、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推进非时政类报刊社改革,加快培育综合性或专业性报刊传媒集团。巩固拓展出版传媒、电影等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提高公益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管理。深化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宣传与经营两分开和制播分离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29.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加强综合交易平台建设,办好中国(天津)演艺产业博览会、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中国国际新闻出版装备博览会、中国首届动漫奖系列活动、天津图书节等,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文化展会落户天津。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设一批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建设完善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建立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发展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担保拍卖等中介机构,推动行业自律。

  30.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理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关系。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建立健全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坚持主管主办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搞好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31.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为文化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落实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市级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引导财政安排的各种产业资金向文化产业倾斜,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

  32.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扩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打造“感知天津”等活动品牌,充分展示天津的良好形象。鼓励优秀院团和精品剧目出境演出交流。办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重视和发展民间文化交流。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推动图书、音像、影视等文化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鼓励文化单位同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发展文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搞好同兄弟省区市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推进同台湾的文化交流。

  九、努力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33.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用好现有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抓紧造就一批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开拓的创新型人才,一批既懂文化工作又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精通外语、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善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人才,一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研发能力、能够占据某一领域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型人才,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努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3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深化“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宣传文化百家工程和青年文艺人才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实施高端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扶持资助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要项目。加大进修培训力度,搭建文化工作者终身学习平台。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大型文化项目和骨干文化企业,建立一批文化人才实训基地。完善人才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对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同等对待。积极引进文化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多渠道吸引海外优秀文化人才。设立市级文化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成就显著的文化工作者。

  35.加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具体实施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重视发现和培养贴近群众、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发展和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36.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自觉做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引导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守社会责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努力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追求德艺双馨,克服浮躁心态,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和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进一步增强对国情市情的了解、增加对基层的体验、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文化工作者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环境。

  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37.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文化建设摆上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定期分析研究文化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做好文化领域知识分子工作,真心与他们交朋友,热心为他们办实事,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8.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在干中培养、考察、选拔和使用干部,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确保文化阵地导向正确。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努力提高文化素养,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把文化建设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各级党校、干校教学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培训实效。发挥文化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文化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创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注重在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先进青年、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文化战线全体党员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党员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9.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推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文化领域各部门要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把原则要求和具体措施结合起来,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狠抓工作落实,发挥好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发挥作用,调动有关部门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领域各人民团体创新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加强行业自律,依法维护文化工作者权益。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以坚定清醒的政治自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天津建设成为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张璟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