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同步京沪高铁 详解新西站五大亮点(图)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1-12-01 18:10

 

  天津北方网讯:6月30日,京沪高铁将正式运营,天津西站也将同时正式开站亮相。在天津西站即将开站之际,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主管院长及项目负责人接受了记者专访,详解了西站区域交通组织、配套道桥、排水、泵站等设计中的五大新亮点。  

  亮点一 交通疏导  远近结合 快慢集疏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项目负责人王海燕告诉记者,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是集中了诸多交通方式的特大型综合性枢纽,交通特性较复杂,其客流交通特征是方式多层次、客流多方向、流量大而发散、衔接要求快速便捷。在设计中提出了“远近结合、快慢集疏、立体换乘”的交通疏导新理念,需要合理进行区域内交通组织,合理确定市政道路的功能、设计规模和标准,合理组织交通流向,最大限度发挥周边路网的交通功能,以达到“快慢分行、机非分隔、人车分离、到发分层”,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整体交通环境。

  设计中巧妙进行了站区周边道路系统的布局,合理设置进出站出入口,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为各功能区建立循环、立体的交通衔接和换乘系统,成功解决了车辆过境、公交进站、出租停靠、铁路出站、社会车辆停车等众多功能需求。结合西站地区总体规划,市政道路通过专用匝道与东西侧的高架站台直接相连,同时,西青道下沉隧道和子牙河南路下沉道路分别与南北广场停车场相连,增强了市政道路的进出站功能,建立了快捷的立体换乘系统。

  亮点二 景观设计  整体与“光辉”站房呼应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王主秀副院长告诉记者,此次西站地区的跨河桥梁的选型和景观都是设计重点。复兴路高架桥跨越子牙河方案,在桥梁高度、型式上汲取西站站房“光辉”的设计元素,与站房及西站整体景观遥相呼应。西纵联络线立交主线桥跨越子牙河处,进行多种桥型比较,推荐采用主跨100米变截面钢箱梁,为我市跨径最大的连续钢箱梁。造型简洁明快,与周边景观相融合。绿化景观工程则是西站交通枢纽的点睛之作,设计主题体现为“艺术、大气、多彩、和谐”。

  亮点三 排水系统  补建管道 解决旱桥一带积水

  西站地区是排水系统比较薄弱的地区,此次在设计中对复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梳理,确定合理的排放形式。设计结合站区排水、站场排水、铁路及沿线八一明沟排水、立交排水、隧道及下沉路排水,严格执行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雨水就近排放、地道泵站排水单独入河的原则。工程建设排水管道50公里、排水泵站5座、实现了雨污分流制,改善了旱桥一带严重的积水问题,为西站的正常运营保驾护航。

  亮点四 地下隧道  通风全天候 及时退水火 

  西青道隧道下穿南广场,总长度1379米,地铁1、4、6号线分别下穿隧道,在隧道下设置了两处车站。水火无情,隧道内一旦出现积水或火情,都是十分危险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西站地区的隧道雨水泵房容量按暴雨重现期50年一遇设计,消防系统设置消火栓系统、固定泡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护冷却水幕系统、固定气体灭火系统和手提式灭火器装置,可以迅速扑灭各类火灾。

  隧道通风采用全纵向射流通风系统,针对超宽断面,提出以满足火灾临界风速要求为标准,同时验算排除隧道污染物和余热所需的通风量,综合确定隧道通风设备的容量配置,满足隧道运营通风的同时,保证了在火灾工况下的排烟效果。工程中智能化弱电系统具备多种运行模式,实现全隧道车流、环境、灾害、供电及机电设备的综合监控管理,提供各个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和触发联动,提高对事件的反应能力和速度。

  亮点五 出入桥梁  合理布局 提高舒适度 

  天津西站周边新建了多座大型立交桥,但由于区域空间有限,桥与桥,桥与站房,桥与铁路线出现了很多交织。为了确保科学、合理、安全、舒适,设计人员针对每座立交桥出现的问题开出了“药方”。

  复兴路主线高架桥跨越西青道隧道处,地铁6号线的双层车站位于西青道隧道的下方,基坑总深度达27米。桥梁基础距基坑边缘仅2米,且存在交叉施工。因此,设计人员设立专项课题,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加快工期。跨越西站铁路咽喉区,三大组共十余股铁路干线。跨径布置、桥梁结构型式均充分考虑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最小、后期养护难度最小等多种因素。西纵联络线立交连续跨越多股铁路和地铁线,主线桥梁长1.83公里。匝道与已建成的北横桥采用上连下不连的原则,实现了匝道预应力箱梁与主线预应力箱梁的无缝连接,实现了互通立交和行车舒适。撰文 记者 王月 摄影 记者 杜建雄

稿源:每日新报 编辑:张璟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