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头版:天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1-12-02 14:14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占据自主创新高地

  ——天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


  天津北方网讯:曾几何时,人们戏说天津的工业产品形象就是“一顿饭”——“一只鸡、一瓶酒、一碗面”,指的是摩托罗拉手机、王朝酒和康师傅方便面……

  面对这种调侃,天津人多少有些难为情。实际上,作为我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的天津,曾创造过中国工业史上一系列“第一”:开办过第一个碱厂、第一个纺织厂,生产出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等等。但那毕竟是昔日的荣耀。

  时过境迁,今天的天津人再说起自己的工业,胸脯就挺得高高的了——“大飞机”、“大火箭”、“大乙烯”、“大炼油”……一个“大”字,说不尽的自豪!

  实施“大项目”

  令“天津制造”脱胎换骨

  最近,天津市又推出了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46.5亿元,其中包括研发经费6.7亿元。此前,全市已实施了5批共100项此类项目,总投资达400多亿元,研发投入近百亿元。

  “大”更意味着产业结构的高端、高质、高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指出,制约天津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因此需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大项目作支撑,构筑起高端产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否则,天津实现跨越发展就无从谈起。

  于是,从2008年起,让“天津制造”脱胎换骨的“手术”开始了。

  空客A320项目带给天津人的兴奋还未消退,大推力运载火箭、直升机和无人驾驶飞机、卫星有效载荷等项目接踵而至,相继落户滨海新区——仅仅两年时间,航空航天产业就从无到有,成长为天津第一优势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也迅速崛起,为天津“新工业”体系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居全球第一和第三的“天河一号”、“星云”超级计算机和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特巨型全钢子午线轮胎装备、新能源汽车总控系统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出来。

  与此同时,大项目也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大项目的实施已累计开发出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产品645项,申请发明专利429项,授权发明专利208项,吸引了国内外近30支一流研发团队携带技术和成果来津创业。

  “实践证明,坚持不懈地狠抓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使得天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技术水平,转变了发展方式,是天津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天津市副市长王治平这样说。

  培育“小巨人”

  让科技企业“顶天立地”

  成立于2008年的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仅用短短3年的时间,就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面向世界风能产业提供兆瓦级电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产值也从初创时的2500万元发展到2010年的7亿元。

  目前,天津已有众多像瑞能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开拓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没有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和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就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天津市从去年开始作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通过“政策聚焦,财政支持”,使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发展到3万家,形成“科技小巨人”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他们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区县联手、各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7个由机关干部和专家组成的工作服务组,作为科技特派员和创业导师,深入到企业开展服务。天津各区县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引领、驱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首要抓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利用老企业空置厂房、闲置楼房建立起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批传统企业和产业园区开始向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园区转型。

  目前,天津经过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1.41万家,涌现出赛象科技、红日药业、力生制药、九安医药、经纬电材、瑞普生物、长荣印刷等9家成功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天地伟业安防产品、松正电动汽车等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搭建“宽平台”

  助创新能力“日新月异”

  “充电10分钟就能让公交车跑出200公里!”——在近日举行的天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宣布:堪称“超级能量块”的新型电池在津研发成功。这一重大科研项目是天津市政府去年所引进的一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完成的。

  近年来天津市在聚集科技资源方面可谓“不遗余力”,陆续投入巨资建立了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美国亚历山大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等十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和研发转化基地。这些平台建立了“拎包入驻”的“一条龙”服务模式,为络绎于途的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免除了后顾之忧。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为例,他们设立了生物医药创新专项资金,实施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形成了企业化运营、专业团队管理的运行机制,已在海内外遴选引进13名生物医药领军人才,累计引进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及项目155个,其中海外项目超过60%。2009年,该院与南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聘请入驻平台的研发人员为导师,迄今已有156名研究生进入平台学习与研究。被誉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已成为天津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创新源泉。

  此外,天津市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了“产学研联盟”平台,探索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搭建“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建立了大型科研仪器协作网、科技网、科技文献中心、科技发展战略中心、科技统计中心等平台,促进全市科技资源的共享共用。

  值得称道的是,目前科技创新在天津已经蔚成风气。在科委、科协、发改委等10个部门的倡导推动下,“讲理想、比贡献”全民科技创新活动已开展了3年,每年都有3万余名企业基层科技人员围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进行设备改造、技术攻关,“小发明”、“小革新”累计700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67亿元。

  国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表明,天津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该市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近4000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40亿元。

  焕发了青春的天津,正向着“自主创新高地、高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扎实迈进!(本报记者陈建强)

稿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璟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