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杀出一条血路 “十大改革”获新突破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2-05-28 17:01

  天津北方网讯: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拼劲和魄力,趟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新区“十大改革”,正在深化中拓展,在探索中突破。

  近日,新区公布了“十大改革”2012年工作计划。行政审批、土地管理、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金融创新、于家堡金融区建设、东疆综合配套改革、生态城建设管理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创新、民政事业改革、食品药品监管、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才服务体系、文化体制改革18个项目,138个具体事项,成为改革的重点。

  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用足用好用活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尽快在“十大改革”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国家改革开放积累经验,真正成为改革开放新的桥头堡。按照排头兵标准,新区改革发展攻坚,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

  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新区进入了改革创新期,快速发展期,进入了开发开放新阶段。

  2010年,新区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重点实施了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土地管理、住房保障、医疗卫生“五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组建了全国同级区域中部门最少、最精简的行政架构,完成各城区和各功能区机构设置;滨海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全面推进“职能归并”,建立了全市首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获得全市行政审批管理改革创新奖;土地征转分离、集中交易改革取得实效,提升了土地供应调控能力和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确立了经济适用房、定制商品房、公共租赁房、蓝白领公寓等住房保障模式,以“订单生产”、“阳光交易”方式与企业和群众直接对接;启动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了医疗重组计划,构建了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2011年,新区乘“五大改革”之势,全面推开包括十大领域26项重点内容的“十大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市编办考评,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获得全国机构编制工作先进单位;高效落实市政府第一批下放的110个审批事项,完成了审批职能归并,审批事项减少到230项,成为全市审批办事效率最高的地区;土地管理改革专项方案获国土资源部批复,指标动态管理、征转分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取得新成效;创新推出定单商品房、蓝白领公寓等多层次保障模式,建立了具有新区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医疗重组计划全面展开,构建了新型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公立医院改革得到国务院医改办充分肯定;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超过2000家,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128家,中新天津生态城16家企业实行意愿结汇,金融资产交易所交易网络覆盖全国;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国际船舶登记等4项试点任务全面实施;融资租赁公司达到209家,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国有产权登记等基础工作全面启动,国企整合重组进展顺利,航母旅游集团挂牌成立,公交集团整合基本完成;强街强镇计划深入实施,8个项目列入市级示范镇试点,3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基层组织自治示范村(居);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设步伐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经验和社区管理模式全国推广;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改革为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提供了活力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以“十大战役”为平台载体,以“十大改革”为发展动力,成为新区进入改革创新期、快速发展期打好“攻坚战”,争当“排头兵”的基本方略。

  带着感情搞改革

  进入快速发展期的新区,具备了持续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比较优势,也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带着对人民群众的强烈感情,“十大改革”在推进中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追求和遵循。

  保障房制度改革,针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实现了“应保尽保”;针对“夹心层”住房需求,推出公租房和普通限价商品房;针对外来建设者,推出蓝白领公寓、定单式限价商品房,给予优先满足。两年来,新区开工建设保障房687万平方米,8.5万套。“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小康社会居住目标正在实现。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新区整合全区卫生服务资源,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无缝对接,建立起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实现百姓“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顺畅就诊模式;探索建立家庭责任医生制度,使家庭责任医生逐步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率先将公立医院基本药品服务延伸到社区医院,着力构建统一的医药体系,在社区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在药品采购、配送、运输等诸多环节抑制药价。配备和使用《滨海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政府调控药价,实行政府买单的1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引入社会资源办医,多措并举切实降低居民群众的就医负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以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兴建了一大批农民居住区、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稳步推进了新区农村城镇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为载体,促进农业产业化、设施化、创意化、休闲化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新格局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了农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和经营水平。农民人均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0%。

  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改革,共安排了社会管理创新、民政事业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才管理和服务体系、文化体制改革7项主要内容,涉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多个方面。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制造产业高度发达的新区,成为全国劳动关系最为和谐的地区之一;新区不断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在户籍、住房、医疗、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这些外来建设者“市民待遇”,在破解城市中的“二元结构”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新区不断加快养老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救助覆盖面和救助水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大力开展平安新区、平安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创造了安定祥和的发展环境;积极发展优质基础教育和特色职业教育,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智慧城区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新区高速发展的坚实基础。社会领域改革力度加大,居民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指数提高。

  带着使命搞改革

  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滨海新区的使命。探索区域发展新路子,为全国改革和发展提供经验示范,是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任务。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紧紧围绕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率先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率先推进生态宜居建设,率先建设和谐社会进行。7个“率先”涵盖了新区改革的范围,也锁定了新区改革的排头兵标准。

  从“五大改革”到“十大改革”,新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攻坚,是一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践。抓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新区带着使命,不断把改革向“深水区”推进,争创各领域改革的排头兵水平。

  在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国家有先后批准了土地、金融两个改革专项,批准了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案。两年来,新区积极落实相关改革,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新区在国土资源部和天津市的支持下,积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规”结合,形成“两规合一”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和格局。“两年一次评估调整、五年一次滚动修编”,既保证科学用地,又实现动态管理。组建土地管理委员会,实现了土地资源集中统一集约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建立了土地集中交易机制,将每个月的10日定为土地集中交易日,集中发布土地出让信息。通过改造提升、利用盐碱荒滩、发展循环经济等方式,新区对每一寸都进行了“精耕细作”,实现了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改革创新是新区综改的重点内容之一。两年来,新区产业金融快速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超过2000家,成为全国私募基金的聚集地。成立了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达到128家,排放权交易所、铁合金交易所稳步发展。开展“单机单船”等融资租赁和离岸金融业务,融资租赁公司达到209家,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中新天津生态城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成功试点。于家堡金融区加快建设,高端金融企业聚集超过500家。

  加快对外开放。两年来,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均保持高位增长。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等各种对外开放形态竞相发展,东疆保税港区、临港经济区口岸开放完成国家验收。通过抓好《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的落实,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新区将进一步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度、便利度以及国际化水平,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对外开放区域之一。

  带着创新的思维搞改革

  创新是滨海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推进体制创新”,“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是中央对滨海新区的要求,也是打好攻坚战,争当排头兵的根本要求。用好用足先行先试政策,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创新利益分配形式,不断破除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激发各方面加快发展的活力。“十大改革”,从指导思想到改革内容,都体现着创新思维。

  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新区以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为目标,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谐劳动关系、网格化管理、社区治理模式、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方面,形成了“新港经验”“泰达模式”等丰富经验,特别是破除城市“二元结构”,农民工融入社区的探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围绕新区功能定位,新区在金融创新中大力发展产业金融、航运金融、科技金融,积极打造金融创新平台。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超过2000家,成为全国私募基金的聚集地。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于家堡金融区加快建设,高端金融企业聚集超过500家。有新区特点的区域金融中心正在形成。

  在科技创新方面。新区围绕科技创新领航区建设,积极打造科技平台,优化科技发展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建设人才高地。两年来累计建成5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中心、22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个企业技术创新平台、40家孵化器。组织实施了160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799家,小巨人企业269家。申请专利7500件。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十大改革”的创新思维还体现在推动“十大改革”的策略方法上。“以抓项目的方式抓改革”,针对每个重点改革项目,确定要实现的制度目标,作为改革的“客体”;把改革落在具体可抓的改革事项上,选择改革的“载体”;落实改革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实施改革行动的“主体”;为改革设定可度量、可考核的成效指标;建立相应的组织推进机制,确保改革项目取得预期效果。坚持先谋后动,动则必成;考虑发展阶段、实施条件和承受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把握先为后为、快为慢为的工作节奏,稳步实施,循序渐进,避免大起大落、虎头蛇尾。创新策略方法,其逻辑重心是把握排头兵的内涵,追求先行先试的效果。追求的是积极稳妥地履行改革责任,集中力量打攻坚战,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力求在每个领域上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稿源:滨海时报 编辑:覃贻花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