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破题“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图)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2-05-28 17:13

  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按照“分步实施、建居先行、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区开发开放进入新阶段,综合配套改革进入深水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起共享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促进新区第一产业调高升级,是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天津北方网讯:“从平房搬进楼房,住得更宽敞了,想去儿子家串门也比以前方便多了,邻居们都有了新职业,生活真的是不一样了。”茶淀镇村民李兆军告诉笑着告诉记者。

  李兆军所在的茶淀镇是新区8个城镇化试点镇之一。2010年,李兆军与同期7000名农民一起,从之前的农村平房迁入楼房新居,全家老少五口得到了相邻楼层的两套两室一厅,一家人住在楼上楼下,小区就近配套有小学、幼儿园、菜市场、养老院和商业网点。现在李兆军和几个邻居已在附近航母主题公园找到了维护修理工作,每天早上几人都会在院门口乘公司的班车一起上班,其他的“老街坊”也通过就业培训等方式,就近在茶淀工业园或茶淀葡萄科技园有了满意的工作。

  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按照“分步实施、建居先行、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竣工安置房135万平方米,安置农民1.4万人。建设8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和5个区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新区各区域的农业生产要素分区聚集提供载体支撑。两年来,市、区两级农业科技和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3.16亿元。两年新增设施农业1.35万亩,累计达到2.32万亩。农村富余劳动力两年累计实现转移就业2.47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年增长分别为10.5%和12%。农村城镇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破题,沿海都市型农业新格局加速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李兆军正是这一过程中的受益者之一。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区开发开放进入新阶段,综合配套改革进入深水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起共享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促进新区第一产业调高升级,是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城镇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新区因地制宜,区分不同情况稳步实施:对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并且条件成熟的区域,按照“三区联动”原则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对纳入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农村区域,通过“先征后转、征转分离”等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方式和“延时占补”、“异地占补”等平衡新模式对土地进行科学统筹,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其余目前条件尚不具备城镇化、城市化的区域,则通过旧村改造,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向道路硬化、街道亮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清洁化、垃圾处理无害化和村庄绿化美化等“六化”标准和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便民超市、一个卫生室、一个村邮站和一个污水处理厂“六个一”标准靠拢,改善农村面貌。

  示范小城镇建设是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其核心模式是农民居住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三区联动”。

  新区国企介入,小城镇建设提速

  三区联动,农民居住区建设必须先行。示范小城镇建设攻坚,新区国企仍是主力。开发建设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滨海建投、泰达控股、天保控股、海泰控股等,都先后介入小城镇建设,发挥出新区开发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保障了新区小城镇建设的高速度和高水平。目前,塘沽新塘组团规划建设的83万平方米、120栋农民安置用房已竣工60栋、42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4.25亿元。汉沽大田示范镇农民居住区,目前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大港太平示范镇农民居住区一期106栋、34.65万平方米农民安置用房现已全部竣工,配套幼儿园和新苑小学已投入使用,现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大港小王庄示范镇农民居住区规划建设146栋、46.3万平方米农民安置用房,现已开工建设135栋、43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约8.5亿元。大港中塘示范镇规划建设的171万平方米农民安置用房和17万平方米非经营性公建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建设特色工业园区

  新区根据涉农街镇的自身特点,遵循“一镇(街)一案”的原则,规划了9个与新区优势产业相关联的特色工业园区。寨上街与大神堂风力发电、北疆电厂“联姻”,形成海水淡化、风力发电和中水利用为主导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杨家泊与中心渔港、杨家泊水产科技园“牵手”,建设以物流装备制造业和物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中塘镇和太平镇与新区南部重化工区域对接,重点发展合成橡胶、塑料、石油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使石化产业的产业链得以延伸。新城镇与临港经济区的装备制造和粮油龙头企业对接,发展其下游加工产业。胡家园街发挥原有地域优势,确定了建设以金属制品、物流为主导的示范工业园区。

  加速推动农业分区聚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新区农业的发展方式显著转变,并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发展思路,以农业聚集区,市、区级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和设施农业三个层面为载体,加速推动农业分区聚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在科技创新、服务生活、文化传承、就业增收等方面的功能正在显著增强,新区第一产业“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条联动步伐正在加快。

  目前新区已初步形成杨家泊、北塘宁车沽、小王庄3个农业产业聚集区,并吸引了台湾康农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农业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新区正加快建设8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和4个区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新区各区域的农业生产要素分区聚集提供载体支撑。到2011年底,市、区两级农业科技和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3.16亿元。成功突破农业种质资源优化、设施农业技术应用、农产品保鲜加工等10余项重大关键技术,扶持阳台农业、耐盐碱棉花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项目21项,撬动投资超过2000万元,在农业新品种培育、海水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构筑了发展新优势。

  城市化农民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在“三区联动”的基础上,新区在特定试点区域实施了“三改一化”:即以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实现农村城市化。按照“三改一化”方案,配合新区农用地的有序流转和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由“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转变,农民拥有了薪金、土地流转金、股金、社会保障金和租金“五金”,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新区优先考虑城市化农民的就业问题,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技能。通过“引导性”培训,城市化人员的就业观念得到转变,同时,新区围绕重点产业、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培训,既解决了城市化人员的就业,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紧张,对接了双方的需求。

  对于城市化人员的就业,新区还给予了制度保障。对于城市化过程中从事个体经营的自主创业人员,新区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5000元的标准给予3年的税费补贴,并减免登记、证照类和经营服务性费用;对于吸纳城市化人员就业的企业,新区则将分一次性招收、稳定用工、规模招用等情况,按每人每月200-400元的标准,分别给予吸纳企业不同奖励,并特别针对实际居住地距离工作单位超出20公里且月工资低于1600元的,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远途就业补贴等;自主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5000元的标准给予3年的税费补贴。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新区积极促进城乡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居住和就业方式上,城市化农民获得了足额补偿款,并经过培训、实习、就业的一条龙服务,被引导到就近的工业园区或功能区就业,成为了城市人。城镇化农民在完成宅基地换房后,一般会在同步建设的农业园区或工业园区就业,也有的在临近功能区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新农村建设区域,农民居住村落正在加速实施“六化”和“六个一”的建设标准,农民也借助农业向产业化、设施化、创意化、休闲化方向发展而持续增收。

  新区密织就业保障网络,在农村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就业服务全覆盖。2011年,全区213个社区、145个行政村都设置了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服务平台触角的延伸让就业服务更加贴近农民,动态化的管理提高了就业服务的“命中率”。两年来,新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49场,进场单位2.3万家,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6.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0万人,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类人员就业。

  新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扩大。2010年初,新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面推行,当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42万人。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8.4万人,增长2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45万人,增长7%。其中,通过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规范征地社保方案审批程序,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预缴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0年以前的1018人发展到目前的5292人。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新区统一了标准,确定了严格区分责权、依托市级统筹、财政补贴向农村适度倾斜的保障原则,将形成被征地农民、农村城镇化居民、农村居民的三级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社保在制度层面的后顾之忧。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示范小城镇批量建设,顺畅的交通,整洁的小区,消除了农村与城区物质上的差别;新农村建设标准全面实施,增加了对农村路、水、电、气及文化设施投入,更是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改变,特别是新区有组织的扎实培训,让农民从田间地头,顺利进入到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就业,或者转移到功能区企业就业,因而他们比之前更加具有公民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正在成长为更具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的新区建设者。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正在改变着新区农业的发展方式。园区化、设施化,推动了新区农业生产要素分区聚集和科技创新。创意化、休闲化,推动新区农耕文明和民俗文化与旅游载体的融合,沿海都市型农业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稿源:滨海时报 编辑:覃贻花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