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只有创新才能延续制造业优势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2-09-12 10:05

9月11日,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与会嘉宾围绕诸多议题展开讨论。图为在一场互动式会议上,与会嘉宾探讨了欧债危机现状、走势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受外需市场疲软、内需市场不旺的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发展困难明显加大。在发达国家掀起再工业化浪潮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低成本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引人关注。

  在11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下一个制造业前沿”和“重塑中国的制造业”等分论坛上,嘉宾们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加快向高端模式转型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只有从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入手,中国制造业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转向高端模式成共识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目前,中国钢铁、汽车、彩电、冰箱、微波炉、手机、玩具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制造业产出在全球的比例已经超过20%。但面对当前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是继续在低端领域加强成本优势,还是加快转向高端模式呢?

  底特律全球产业公司执行董事克里曼说,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关键因素是依托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起来。这种发展模式让中国在资源环境等方面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现在,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业模式在未来5年到10年仍然有竞争力,但更多的企业家认为,中国制造业未来成功的基础肯定不再是低成本优势,而是以一流人才为依托的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优势,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必须尽快转向高端。

  “有些跨国企业选择把生产车间从中国沿海转移到东南亚国家,这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正逐渐减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帝斯曼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白曼说,随着能源、资源、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中国制造业引以为豪的低成本优势终将消失。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正在重新审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启动了再工业化进程。它们在许多领域都掌握着先进技术,中国如果无法加快技术创新,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全面丧失竞争力。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中国制造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惟一的出路就是要走制造业高端化的道路。中国制造业不仅应该积极研发和生产高端的产品,更应该努力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抢占高端环节。

  中国制造如何走向高端

  “中国制造业要努力做到既保持低端优势不丢,又实现向高端转化。”雷诺—日产联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说,每个经济体的制造业发展都是从低成本开始的。以低成本为依托的低端制造业仍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应轻易放弃。

  “的确,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源优势还比较明显,制造业仍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国制造业在转型过程中不要立刻放弃低端,也不必着急转向高端,而要寻找最佳平衡点。”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说。

  陆克文认为,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性的,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肯定会受到全球人力资源、科技进步变化的影响。当低成本优势明显的时候,中国制造业可以被动地应对外部挑战,而当成本优势丧失时则需更主动地以科技创新来回应。

  陆克文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民营企业受困于资金等因素,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总体上偏少,应尽快研究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徐和谊说,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危机,既源于缺乏科技支撑,也源于缺乏品牌创造。因此中国制造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尽快确立企业的中长期品牌发展战略,不光为客户提供产品,还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和良好的客户体验。此外,在做好本土市场的基础上,还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制造业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制造业也许无法做到在5年到10年内完全转向高端,但从机制上看制造业的转型并没有太多障碍。中国制造业需要耐心和毅力,承受住转型中的阵痛,才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巩固优势地位。”谢白曼说。

  言论集萃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银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洗牌,中国银行业的集体崛起成为未来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厄尔文

  许多中国企业已开始通过并购、建立成本领先之外的竞争力以及其他举措向全球化企业发展,但它们面对的未来局势也更加严峻。这些企业正处于过去的成功与未来不确定之间的关键支点,面临国内市场放缓以及全球竞争日趋白热化等挑战。

  ——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麦维德

  能源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加上智能电网、IT体系可以推动全球能源的变革。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

  如果欧元区不想解体,就必须建立起一个稳健、有活力、可持续的欧洲货币联盟,而且还要建立起一个财政联盟,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一步整合和加强单一市场。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列昂

  全球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正进入命运攸关期。世界经济相互关联,欧洲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世界需要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保罗·波尔曼

  改变格局营造未来

  “未来经济”成为会场内外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词,如何认识经济下行的风险,实现战略转变,是本届年会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围绕基础设施、金融以及能源行业的战略转变,与会嘉宾达成的共识是:创新经济,改变格局,方能创造未来。

  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的第一天,“未来经济”成为会场内外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词,如何认识经济下行的风险,实现战略转变,是本届年会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围绕基础设施、金融以及能源行业的战略转变,与会嘉宾达成的共识是:创新经济,改变格局,方能创造未来。

  近期,国家发改委连续批复一批轻轨、地铁以及公路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时间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摆脱世界经济低迷现状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投入,这将有利于创造收入,保持就业,为高增长奠定基础。”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总裁林毅夫在论坛上表示。但他同时也指出,基础设施投资的效果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看出来。

  在主题为“战略转变:未来基础设施”的分论坛上,嘉宾们还将目光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创新领域。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项目规模较大,周期较长,需要数目庞大的资金保证。如此巨大数额的资金从哪里来?北京首都创业集团董事长刘晓光认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走向平稳运行后,扩大内需、投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创新等就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合理资源配置的要求,因此基建融资形式的创新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投资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多元化融资形式构建的融资平台将会取代以往的一元化融资模式。信托产品的发行,投资基金、证券公司的参与等不仅可以打破以往的格局,同时也从运营模式上实现了创新。”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领域的创新也受到广泛关注。在“战略转变:未来金融”分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银行业已成为世界金融业的后起之秀,面对移动金融等发展新趋势,中国银行业正迎来创新经营方式的新机遇。“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2011年,中国银行业整体实现了超过30%的成长,在后危机时期,全球银行业纷纷着手重建公司文化和治理结构,这为中国银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从粗放增长到精细化、差异化增长提供了绝佳机会。”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说。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金融的兴起,移动支付、移动信贷日益取代传统交易,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认为,移动支付、人人贷、众筹融资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中国银行业应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并适应技术变革的需求,将为零售金融服务和消费金融服务列为发展重点。

  当然,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能源领域如何重塑也不能忽视。“全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包括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的清洁能源项目以及北美正在兴起的页岩气项目等。这其中,政府有责任尽可能地促进企业对相关项目进行开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简蕙芝说。

  对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发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中国目前最大的优势还是在市场,“能源需求的增加量很大,市场本身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鼓励能源创新以及新技术方面的投资。”本报记者牛 瑾李春霞

稿源:经济日报 编辑:覃贻花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