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天津在内地建设21家无水港 服务腹地 力促区域经济发展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2-09-12 17:20

  从天津港到内陆腹地,天津建立了21个内陆无水港,在带动口岸发展的同时,极大地拉动了腹地经济。

  2004年10月,天津市与河北省签订了《津冀口岸快速转关合作备忘录》,由此拉开了无水港建设的序幕。

  2005年4月,天津与腹地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签订了《跨区域口岸合作天津议定书》,建立起口岸合作的长效机制。

  2005年11月,天津市政府与国家海关总署等各方就加强合作进一步达成共识,在完善合作机制、推进内地无水港建设等方面取得一致意见。

  2007年7月,天津与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签署了《北方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建设内陆无水港合作意向书》等一系列合作协议,为顺利有效推进无水港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

  2011年,来自北京、河北、湖南、宁夏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在天津共同签署了《2011年合作建设无水港天津共识》,提出进一步发挥无水港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无水港运营效益,打造大通关协作信息平台,建立各地口岸部门沟通协商机制,推动国家政策落实。这份共识为天津蓬勃发展的“无水港”指明了方向,也注入了一针加速发展的兴奋剂。

  截至2011年底,天津港在北京的朝阳和平谷、山西侯马、山东德州、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内蒙古的包头和二连浩特、宁夏的惠农和银川等地陆续建设了21家内陆无水港。向内陆延伸港口功能,与腹地共享自身优势,天津打好服务牌,力促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天津口岸地处渤海最西端,服务天津市及中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典型的区域合作特点。天津口岸与内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七成以上过货量、五成以上贸易额来自中西部地区。

  通过建设无水港,内陆地区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无水港通关模式,改变了内地货物在口岸申报通关或异地转关两次申报的传统做法,在无水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无水港运行数据表明:无水港物流运行时间,中部地区缩短了1—2天,西部地区缩短了3—4天,综合物流成本下降20%以上。

  “十二五”期间,天津将不断扩展无水港服务辐射功能,到“十二五”末,天津无水港吞吐量将达到100万标准箱,真正形成一条延伸到内陆腹地的“黄金水道”。无水港的建立,实现了陆港功能的互为延伸,进一步提升了滨海新区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服务和支持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无水港的陆续建立和网络的完善以及港口功能、电子口岸功能和保税区功能的进一步完备,天津港的服务功能将得到扩大和延伸。

稿源北方网 编辑:李悦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