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3-12-09 15:07


已投用的新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 记者贾成龙摄

  天津北方网讯:追溯滨海新区蓬勃发展的轨迹,人们不难发现,这个经济总量每年以千亿元级数跃升、经济社会充满活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有着必然的逻辑,那就是:滨海新区站在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综合配套改革成为滨海新区发展的动力源泉。

  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国改革发展全局出发,作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第三个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得先行先试政策,成为滨海新区获得的含金量最高的支持。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各专项方案要求,市委、市政府稳步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连续实施了两个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滨海新区始终站在改革最前列,不断增创改革新优势。

  落实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对滨海新区来说,是光荣使命,也是一项重大任务。一次党代会以来,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连续实施了两个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行政、经济、社会三大领域十个方面改革,努力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改革成为推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强大动力。

  ——持续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增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体制机制优势。

  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三个行政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同年12月27日,滨海新区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标志着新区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随着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滨海新区成为全国同类区域部门机构最少、人员编制最少的地区之一。

  当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滨海新区正在实施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此次改革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进一步简政放权;坚持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原则,减少管理层级,理顺层级关系;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的思路,规范机构设置,明确机构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改革的总架构是: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即新区作为行政区,新区区委、区政府领导街镇工作全面履行地方党委、政府职能,统一领导经济功能区和街镇两类辖区。新区这次管理体制改革,是2009年管理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将为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摒弃了机构重叠、职责不清、功能区与行政区分工不明确的弊端,形成了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秉镰教授说,“滨海新区借助整体高效的管理体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资源调配在整个新区范围内进行,这为我国经济体制、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了实现“新区事新区办”,市级行政机构先后多批次向新区下放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和职能事权事项,支持新区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一级政府、分类服务”成为滨海新区具有“标签”特点的行政审批服务模式。通过合并审批服务事项、压缩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效率,新区为企业和基层群众提供的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成为新区创建服务型效能型政府的响亮品牌。

  ——持续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综合配套改革各专项方案要求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工作部署,新区在金融改革创新、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进展,显现改革带来的经济活力。

  近年来,新区先后设立总规模均为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和航空产业基金;融资租赁业务规模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注册私募股权基金及管理公司超过2200家,简称一批金融交易市场;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本项下意愿结汇试点;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354家,市值200多亿元;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完成了我国首笔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和碳中和交易。

  肩负新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重任的东疆保税港区,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为依托,扩大了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离岸金融、意愿结汇等创新试点,努力与国际自由贸易港区通行做法相衔接;以探索建设高效便捷的口岸体系为目标,实施口岸“大通关”,构筑了“多点报关、口岸放行”的全新监管模式,实现了港口和口岸功能向腹地省市的延伸。

  从2010年2月开始,滨海新区实行土地集中交易日制度,将每月10日确定为土地集中交易日,实行“净地出让”,着力提升交易公信力与透明度。新区稳步推进土地管理改革,成立了土地管理委员会,完善土地整理储备和开发利用的循环机制,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创新海洋滩涂规划、利用和保护机制,扩大“填建分离”试点范围,优化盐田资源综合利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新区经济领域的改革,围绕核心,不断突破,激发了市场活力。改革创新成为推动新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强大动力。

  ——持续实施了一系列社会领域改革,在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

  新区初步建立起具有新区特色的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了“夹心层”问题,对各类群体应保尽保,做到了“居者有其屋”。滨海新区现有人口248万,其中外来人口有130万。为保证各类群体的住房需求,新区确定了“高端有市场、中端有供给、低端有保障”的住房制度改革思路。启动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包括高级人才和白领、蓝领公寓以及“建设者之家”,保障性住房惠及外来人口。

  新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离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让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无缝对接,努力实现百姓的顺畅就医。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大医院创三甲,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努力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区把对外来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创造了以“分类管理、全域覆盖”为特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构建了以“新港经验”、“泰达模式”为代表的基层服务管理新体系,探索了以“三个双向、四方联动、十大机制”为内容的和谐劳动关系新做法,赢得了各方好评。

  在改革的深水区,新区把广泛涉及民计民生的就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出行和社会保障纳入公共服务改革,以改革促进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以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民计民生的根本改善,凝聚上下同欲、克难攻坚的奋进力量。新区财政的80%用于民生领域,3年300亿元的民生事业投入,彰显新区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决心和改革创新的力度。

  四年来,新区围绕“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不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取得一系列有全国影响的经验,亮点频闪。截至2012年底,新区共获得22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其中的很多经验举措在全国推广。(时报记者王贵民报道)

稿源:滨海时报 编辑:包天墅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