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谱新篇 追寻中国梦问鼎第三极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3-12-09 11:05


天津市滨海新区(资料图)

  天津北方网讯:不觉间,时隔滨海新区第一次党代会已四年。四年来,滨海新区在探索中前行、在转型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

  过去四年,新区第一届区委、区政府全力打好“十大战役”,不断深化“十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速度和质量的双丰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滨海新区体制改革的破冰之举,更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速度与质量并举一年一个千亿台阶

  如今,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已在滨海新区初步建成,“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力争2014年首发;至2013年年底,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将完成总装并交付150多架;位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计算机名列2010年全球超级计算机之首,正为智慧滨海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国首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区落户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近年来,滨海新区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经济总量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速保持在21%以上。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0亿元,跻身全国除直辖市以外城市排名第九位。凭借这样的表现,滨海新区足以傲视群雄,成为名副其实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经济高速奔跑的同时,滨海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依托科技创新和产业聚集,滨海新区高端、高质、高新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记者了解到,在大飞机、大火箭、大炼油、大机车为代表的高端项目引领下,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超过90%。汽车及装备制造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石油化工业突破3000亿元,电子信息业突破2000亿元,粮油食品突破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1500亿元。其中,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目前,新区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企业集团21家,产值占全区比重超过60%;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企业集团2家、超五百亿元企业集团5家,14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已有110多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127个天津市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在新区顺利实施;连续组织实施三批134项新区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突破53项代表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技术,形成7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景广阔的拳头产品。”滨海新区对发展可谓质、量并重,滨海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建成,建设了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纳米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以及10个行业技术中心、15个产业技术联盟和45家孵化器。目前,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12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699家。

  记者了解到,在“一城双港、九区支撑”的空间发展战略下,滨海新区构建了12个功能区,并提出各功能区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如今已形成“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五大产业板块。其中,东部现代港口物流板块,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内地第一个自由贸易港。西部先进制造业板块,集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和自主创新领航区的主战场。南部重化重装产业板块,目标是打造成为世界级重化产业和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北部生态宜居板块,是探索建设生态城市的先导区。中部金融商务板块将发展现代金融、商务商贸、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态,目标是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港口城市标志区。

  改革日渐深化创新释放发展动力

  日前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自滨海新区第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改革的步伐就从未停歇,连续实施两个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计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有专家表示,改革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动力源,也是最大“红利”所在,新区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深化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

  滨海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探索,是国内外最为关注的焦点。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原则,滨海新区已先后实施两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整合区域行政资源,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行政体系。

  滨海新区的第一轮行政管理体制启动于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撤销了原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撤销了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建制,建立滨海新区行政区。2013年9月26日,新一轮滨海新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启动,撤销了塘沽、汉沽、大港三区的工委和管委会,提出成立区委街镇工作委员会、区政府街镇工作委员会,并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提升街镇、整合优化功能区和修订滨海新区条例。

  滨海新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行政效能得到加强,初步建立“新区的事在新区办”工作机制。新区先后承接4批市级审批权限和职能事权269项,申请要件数减少为31%,平均承诺办结时限缩短34%。对于新区各部门的服务效率和水平,不少人都赞誉有加,“这并非特例,在新区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真正用心为企业和百姓服务。”近来刚在新区落户的一家企业负责人颇有感触。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破冰前行的同时,滨海新区经济体制改革渐行渐深。虽然还称不上已到收获的季节,但滨海新区已取得的成绩依然令人咂舌,内容涵盖金融改革、涉外经济、土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等诸多领域。

  在金融改革创新领域,建成3家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公司超过2200家,数量占全国2/3,建成天津股权交易所等10家创新型金融交易市场,开展了离岸金融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占到全国的1/4。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了“一站式”全程通关,建设了23个内陆无水港,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国际船舶登记等4项试点任务全面实施,成为全国CEPA示范区。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实施了土地填建分离、征转分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试点,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集约利用。此外,创新了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近7000名优秀外来建设者落户新区,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大步迈向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在“一核双港、九区支撑”发展战略指导下,滨海新区确定了多组团网络化的城市区域格局,确定了一个既符合新区地域特色、富有特色竞争优势,又具备国际化影响、国际化特征的城市区域发展模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滨海新区集中实施了47个水污染物减排及治理项目和88个大气污染物减排及治理项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为零的目标,滨海新区也正朝着生态宜居城区目标前进。据介绍,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新区将环境评价作为引进项目的先导性指标和硬约束,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淘汰“两高一低”项目,确保不给生态系统增加新的负担。同时,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7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近年来,滨海新区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成形,公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滨海新区不仅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特色也日益鲜明。据介绍,以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为契机,滨海新区制定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具有新区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以指导城市建设。

  如今,中新生态城起步区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个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区共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2个,绿色学校5所;市、区级绿色社区186个,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126所,绿色家庭1000余户;全区7个农业镇中,中塘镇、太平镇、小王庄镇、大田镇、茶淀镇获国家生态镇称号。此外,滨海新区实施了大规模绿化建设,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750余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园20个,形成了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生态宜居环境。

  如今,滨海新区正大步向“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目标前进。

  已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我们更期待滨海新区的明天。本报记者 胡晓伟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包天墅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