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天津印象——名人故事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3-12-05 17:46


  1.霍元甲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1869年1月18日生于天津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更名为精武镇)。

  霍元甲之父霍恩第,是霍氏“秘宗拳”的六世传人。霍元甲行二,幼年时体弱多病,被其父视为非习武之才。霍元甲坚持暗中练习,后霍恩弟发现其武术天赋,并悉心传授,使其尽得“秘宗拳”之精髓。

  1900年,霍元甲挚友“大刀王五”——王子斌在京被八国联军削首示众。霍元甲闻讯后赴北京盗回首级,使侠士身首合葬。

  1901年,一自称大力士的俄国人来津卖艺,尽散辱华言论,霍元甲闻讯即前往当场质问俄人,俄人摄于霍元甲威名,甘愿登报承认错误。1909年,一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设擂台,辱我中华是“病夫之国”。霍元甲应上海武术界邀请,与友人农劲荪同赴上海约期比武,奥皮音未敢交手即逃之夭夭。

  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创立“中国精武体操会”,奠定了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精武体育会的基础。当时,在上海的日本柔道会技击馆,从国内选派十几名高手,以研究为名,请霍元甲等人前往技击馆比武,霍元甲大败日本柔道会。日本人便心生毒计,以治呛咳为名欺骗霍元甲服用慢性烂肺药,最终因中毒太深于1910年9月14日离世。安葬于上海北郊,翌年,迁葬小南河村南。


  2、张伯苓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任海军士官生。1898年,应严修之聘,教其子弟,遂与严修成为天津最早提倡民办教育者。1901年,又兼教盐商王奎章家馆。1904年,随严修赴日考察教育。归国后合并严、王二馆,创建“私立中学堂”,不久改名“私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校名改为“私立南开中学堂”。

  1917年他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并考察私立大学组织设施。翌年回国,与严修等人在南开学校南面洼地建大学部讲堂(即南开大学),19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正式成立。1923年在现南开体育场南端成立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在南开四马路成立南开小学。1929年去欧美国家考察教育。1936年在重庆沙坪坝建南渝中学。

  1937年7月,侵华日军炸毁南开大学。学校南迁后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张伯苓任校务委员会常委。1938年任国民参政员并选为副议长。1945年出席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出任南京政府考试院院长。同年7月,张伯苓到南京任职,年末,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朽黑暗,他借口养病,离开南京,去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在重庆婉拒蒋介石的多次赴台要求。1950年5月,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安排下,派飞机将张伯苓夫妇从重庆接到北京。

  1950年9月15日,张伯苓夫妇回到天津,与三子张锡祚一家租住大理道87号(现为和平区大理道39号)。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因病去世。


  3、曹禺

  曹禺(1910-1996)又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省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意租界二马路28号(今河北区民主道23号)小洋楼,其父万德尊曾任黎元洪的秘书。

  曹禺自幼爱好文学、戏剧。1924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他积极参加南开新剧团的演出活动,经常演出一些外国名剧,并且担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1928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读书。在此期间,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以及东西方的一些哲学著作。1933年在大学即将毕业时他完成了酝酿于中学时期,历经数载方始杀青的处女作多幕剧《雷雨》。此作品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大师地位,也成为了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作。

  1935年,曹禺在天津生活并创作多幕剧《日出》。除此之外,还创作出《原野》、《北京人》、《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他还翻译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建国后,曹禺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1996年12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4、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名广侯,字文涛,号漱筒;以字行,法名演音,号弘一。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

  1905年赴日本留学,参加《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名剧的演出,开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1906年创办《音乐小杂志》。归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绘画、音乐教员。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并采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为学堂乐歌教材,如《送别》、《西湖》等,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

  1918年8月,李叔同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吃素念佛,弘扬律宗,出家后的弘一法师,在艺术方面,只保留了书法,其书法质朴无华,独具一格。在1920-1933年间,他改修南山律宗,将其摘要列表编篆,完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圈点《南山钞记》并致力于华严宗的研究。编撰《南山道宣律祖略谱》,续编《戒本羯磨随讲别录》。1934年,他在南普陀创办佛教养正院,并在那里任教,培养青年佛教徒。1937年初夏,李叔同应邀去青岛湛山讲律。1938年5月厦门沦陷之后,他拒绝去大后方的劝告,继续讲经辑律,闭关潜息。1942年10月13日,李叔同圆寂于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

  2000年,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李叔同一弘一法师影志》一书,用以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20周年,表达后人对他的缅怀追思之情。


  5、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随伯父周贻赓来天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因表现优异而为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张伯苓所器重,特别免除其学杂费,这也是南开当时唯一的一个免费生。毕业时,南开学校《毕业同学录》中对他的评语是:“君性温和诚实,最富於感情,挚於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 1917年至1919年,周恩来赴日本明治法律学校学习。

  1919年4月,周恩来回国,不久即投入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他创办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以“飞飞”、“翔宇”等笔名大量发表文章,很快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

  1919年,周恩来进入南开大学。他倡议并组织革命团体“觉悟社”。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带领数千名学生赴直隶省公署请愿被捕。1920年7月17日,经过觉悟社成员的合法斗争与斡旋,周恩来获释。

  1920年11月,周恩来获“严范孙奖学金”资助赴法勤工俭学。旅欧期间,作为天津《益世报》的特邀通讯员,以“恩来”、“翔宇”等署名,发回50多篇、约25万字的通讯。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多次来津视察,并以校友身份回到南开中学、南开大学。 1975年,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周总理还抽空看望天津代表。

  海河儿女为纪念这位与天津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好总理,南开校园里矗立着周总理的巨大雕像,觉悟社旧址被完整保存,修建了颇具纪念意义的周邓纪念馆。


  6、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青年时期曾与康有为推行戊戌变法,事败后逃亡日本,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1912年11月,梁启超离开神户回国抵津。新、老共和派及袁世凯等势力都在积极拉拢梁启超。袁世凯要求梁组党对付国民党,梁启超将计就计,向袁世凯索要50万元经费。12月9日,梁返回天津,创办《庸言报》。同时,梁启超在天津意租界西马路25号(今河北区民族路44号)购地,开始建造一座中式楼房。1915年初建成,全家陆续迁入居住。此后,又在原楼西侧另建一座意式两层洋楼。藏书十万余册,称为“饮冰室”。

  1915年,梁启超在天津探悉“二十一条”内容后,奋然通过《京报》、《国民报》、《亚细亚报》等,接连发表数篇文章,猛烈驳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

  1917年7月14日段祺瑞内阁成立,梁启超任财政总长。年底,梁启超辞去财政总长返津,专心治碑刻之学。1918年初,与朋友发起以读书、养性、敦品、励行为宗旨的松社。1921年9月,受南开大学邀请,梁启超开始在南开讲授《中国文化史》。

  梁启超寓居津门的14年,也是他倾心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颇丰的一段时光。在饮冰室书斋,他完成包括讨袁檄文即《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老子哲学》、《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60多篇学术论著。这长达148卷、凡1400万言的《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留给中华民族蔚然壮观的文化瑰宝。


  7、周学熙

  周学熙(1865-1947),字辑之,号止庵,安徽建德(今东至)人。开滦矿务局、启新洋灰公司、华新纺织公司、耀华玻璃公司的创办人。

  1906年,周学熙在天津创办北洋劝业铁工厂。同年,周学熙经过艰苦交涉,又收回被英国人强占的唐山细棉土工厂,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官督商办的“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由国人自办的第一个近代水泥生产企业,也使周学熙蜚声国内。周学熙1907年主持开办“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1908年清政府委任周学熙总理京师自来水事宜。从1903年到1908年,周学熙兴工振商,名声大振,被清政府封赏一品。

  1919年,周学熙主持创办“华新纺织公司”。同年1月,华新天津纱厂正式投产。“华新青岛纱厂”、“华新唐山纱厂”等相继建成。奠定了华北纺织业的基础,大大改变了中国纺织业的布局。周学熙发起创办“中国实业银行”,附设“永宁保险公司”,总行设于天津。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周学熙在20世纪初的20余年里,由一籍无名候补道员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企业家,在中国北方,以天津为基地,形成一个为世人瞩目,在其后几十年中享誉海内外的“周氏企业集团”,投资领域包括了燃料、建材、纺织、五金、交电、机械、金融多种行业,形成了以启新、滦矿、华新三公司为核心的庞大资本集团。

  周学熙所开创的实业集团奠定了京津塘地区近代工业的基础,所以周学熙本人亦因此与同时期在江浙一带致力于实业救国的著名资本家张謇并称为“南张北周”。


  8、袁世凯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妄图称帝,最终失败告终。天津是袁世凯云诡波谲一生的重要起点,留下了很多历史足迹。

  这一重要起点就是天津小站。小站在天津咸水沽南约10公里。1895,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他在原10营近5000人的“定武军”基础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为了提高兵士的素质,同时控制军事教育权,袁世凯还建立了“行营武备学堂”。在选拔将领方面,仍因袭湘淮军阀的旧习,“兵为将有”,专门培植依属于自己的势力,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最后形成军阀集团。

  1901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成为疆臣之首。袁世凯大力襄赞新政,参与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的建设,并在天津建立第一支中国新式警察队伍。

  袁世凯在天津先行试办司法改革,设立了天津府高等审判分厅、天津县地方审判庭,府县合设检事局等机构,是对旧司法制度的历史性革命。在振兴实业方面,袁世凯在天津设铸元局,开银行,并在天津成立了直隶工艺总局,负责主持兴办实业。为天津成为民国时期北方的金融中心和实业中心奠定了基础。


  9.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874—1964),是美国第31任总统,生于衣阿华州。

  1899年,胡佛与大学同学卢•亨利结婚。婚后夫妇前往天津,在天津胡佛任墨林公司驻华代表,并受聘于开平煤矿担任总办张翼的技术顾问。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胡佛住所周围几乎有一个月的时间处于纷乱之中,他负责被困外国租界里的食物和用水的分配工作。

  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后,开平煤矿被沙俄军队占领。胡佛同英国矿商莫林一道,背着张翼,与开平代理总办、德籍顾问德璀琳进行秘密谈判,签订“卖约”,规定把开平的产业和权益完全卖给莫林,再有莫林移交给英商组成的公司——东方辛迪加公司,随即又成立了开平矿务有限公司。然后,胡佛与德璀琳密谋,草拟了一份“移交约”,迫使还蒙在鼓里而又软弱无能的张翼签名,胡佛便成了开平矿务有限公司总代理。以致清政府不得不到伦敦打国际官司,向英国法院控告莫林和胡佛等人巧取豪夺,吞并开平煤矿,但几经诉讼始终没有收回。

  1902年,胡佛离开中国,26年后当选为美国总统。


  10、李爱锐

  李爱锐(1902-1945),原名埃里克•利迪尔(Eric Henry Liddell),苏格兰人,1902年出生于天津。

  1907年,李爱锐随父母回国,接受初、中等教育。他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是爱丁堡大学的橄榄球运动员,也是球队中的实力队员之一,后来加入苏格兰国家队。1924年7月,李爱锐参加第八届奥运会。在200决赛中以21秒9的成绩获得一枚铜牌,后又以47秒6的成绩打破了男子400米的奥运会纪录,是这次奥运会上的风云人物。

  1925年,李爱锐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化学系毕业,取得学位。但是李爱锐婉拒了英国各界的盛情邀请,毅然申请回到天津,在新学中学(今17中学)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李爱锐在天津任教期间,尽心尽力地培养出不少中国青年运动员。1928年李爱锐参加在大连举行的一次国际运动会上,轻取了200米和400米跑桂冠。1929年英租界当局在天津民园体育场举办万国田径赛,李爱锐击败了500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运动员奥拓•费尔莎,夺得金牌。

  抗日战争期间,李爱锐积极参加敌后抗日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把李爱锐等20多个敌对国家的侨民,分批囚禁到山东省潍县第二中学的一个集中营里作为人质。在历时3年的囚牢生活中,李爱锐从未屈服于日本人的蹂躏和迫害。由于集中营里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极为恶劣,李爱锐因脑瘤于1945年2月21日去逝。

  1991年6月,他的三个女儿把万国田径赛的金牌以及另一枚银盾,赠送其父曾经任教过的学校——天津17中学,作为永久纪念。

稿源北方网 编辑:张璟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