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中国-天津 首页 ENGLISH
 返回上一级
10年配套改革路 滨海新区“前世今生”靠拼搏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6-05-31 15:51

  天津北方网讯:“看到滨海新区的发展、一代代滨海人的拼搏,看到天津的希望。我还想再活20年,看到滨海新区更好的未来。”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整10年,原泰达建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苗沛是滨海新区核心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第一批建设者和创业者,他至今怀有滨海情缘。

  “前世和今生”

1984年开发区始建(照片由开发区档案馆提供)

  32年前,由33平方公里土地、西区50平方公里以及南港组成的天津开发区在盐碱荒滩上拔地而起,第一批建设者创造了开发区“神话”,为日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年前,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完善的载体平台,是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持续加力的改革创新,是新区能够乘势而上的动力源泉。滨海新区已经积聚了坚实的发展能量,区域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显著扩大。

  10年前的5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

1984年10月16日开发区现场打进第一根定线桩(照片由开发区档案馆提供)

  《意见》要求,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相结合,不断拓展改革的领域,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从开发区到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的前世今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创新中,不断创造着令人惊叹的奇迹。

  滨海精神与未来

  “不能完成的事情,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困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攻坚克难,闯出一条路来就是改革、创新。”前无古人的挑战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在79岁的苗沛看来,开发区第一批建设者吃的苦、受的累,在责任和使命面前是无限的动力,是先行先试的气魄,更是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的首次尝试。

  在开发区建设之初,胆大心细的苗沛冒着严寒穿上皮裤衩,举着4米长的竹竿探测淤泥深度。卡车拉来大量的石头填充进淤泥地,软腻的淤泥地在众人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安排下,完成了地面硬化。24天昼夜奋战,9米宽的路成型了。随后,3平方公里开发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同时成立开发区招商班子。

32年前,开发区如火如荼开建(照片由开发区档案馆提供)

  理论上需要9个月才能处理好的土质问题,在智勇双全的开发区第一批建设者那里,用了个把月完成。当时,在距离开发区5公里的港口担任技术顾问的日本专家听说此事后惊呼“天方夜谭”。

  1990年以后,法国投资的梅兰日兰电器公司、日本投资的哈那好公司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争先恐后入驻开发区。“踩着巨人的肩膀”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思路在计划经济占主导的年代,成为一种创举,走出了天津改革开放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也为后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993年,开发区已经成为天津经济新的增长点,占全市GDP的25%。在全国50个国家级开发区当中,天津开发区经济总量、GDP总量、进出口、利润、税收、法治建设、对外商的服务、软环境、硬环境、绿化等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天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验石。

  现在,国家的发展战略是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10年来,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走过了又一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创新的概念是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有担当、有作为,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有突破、有前进。无论何时,都要把创业之初的凝聚力和拼搏精神继续宣传和发扬下去。”苗沛期待着滨海精神在一代代滨海人心里生根发芽。(前沿新闻记者吴宏)

稿源:天津北方网 编辑:张璟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