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中国-天津 首页 ENGLISH
 返回上一级
天津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双创特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6-06-21 09:50


天津“双创特区”(资料图)

  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催生动力,搭建创业平台集聚资源,出台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提供保障,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加强统筹谋划,凝聚创业创新合力

  坚持把推进大众创业创新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天津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推动,强化责任担当,注重宣传引导,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1、抓组织发动突出“深”。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出来,让每一个头脑都转动起来、每一个创新细胞都活跃起来,汇聚转化成发展的巨大动能。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到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机构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意见,凝聚共识,提出要努力把天津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之都”。其他市领导分19路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专题调研,进行政策宣讲,谈创新、话创业,鼓励广大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新创业与人才工作会议,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加强政策解读,推广先进典型,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专门举办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结经验、破解难题,不断把创新创业实践引向深入。

  2、抓政策扶持突出“实”。坚持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10条硬邦邦、实打实、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推进全市创新创业工作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市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22个政策落实办法和实施细则,在激励创业、工商登记、载体建设、金融服务、资源共享、企业扶持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形成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政策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3、抓工作机制突出“活”。为推动各项任务举措落到实处,在市级层面建立了由11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创新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审议研究有关重大事项,指导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建立了众创空间现场点评推动建设等工作机制,定期举办区县和高校众创空间现场推动会,通过现场考察、当场点评,交流工作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区县政府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了众创空间服务专员和政府流动服务站制度,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融资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二、构建支撑平台,打造创业创新“特区”

  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优势,举全市之力在滨海新区建设创业创新“特区”,积极推动制度创新,着力打造创新领军企业聚集、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投资贸易生活便利、各类市场要素活跃的创新创业示范区,为创业创新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双创特区”从去年9月21日揭牌运营以来,累计新增“双创”企业2604家,聚集了腾讯、甲骨文、中信国安等7家众创空间,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来这里创业,创业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1、突出体制特色。大力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搭建了跨境投融资、跨境电商、产品展示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双创企业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创造便利。大力推进创新要素流动制度创新,面向全球组织创新资源,探索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吸引国际研发机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落户,吸引国际化人才在特区注册企业并进行离岸孵化,打造具有招才引智引技、创业孵化、专业服务等功能的国际化创业平台。

  2、突出政策特色。着力构建全要素“双创”平台,重点打造腾讯天津众创空间,采用“传统孵化平台+线上优势资源+创业投资”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建立起高效市场化服务体系,目前在孵企业达30余家,企业融资额10亿元,估值超100亿元。着力完善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广泛集聚国内外各类创投基金,探索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推动双创企业与境内外资本对接。着力聚焦高精尖人才,出台一揽子专项政策措施,支持双创特区建成人才改革试验区,吸引青年大学生、科技人才、海外人才等入区创新创业。

  3、突出服务特色。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企业动嘴,政府跑腿,提供“专家+管家”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机构,构建了由线下服务管家+线上“双创通”服务平台组成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方便企业“足不出户”获取相关服务。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和高水平区域生活服务中心,完善商业、休闲、教育医疗设施,让双创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

  三、建设众创空间,培育创业创新群体

  紧紧围绕“在哪创业、钱从哪来、谁来服务”等突出问题,加快建设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

  1、运用市场化办法解决“谁来建设运营”问题。明确发展众创空间不搞官办,不能行政化,鼓励领军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引入新模式、新机制,提供专业化服务。政府通过制定分级认定办法、兑现扶持政策等措施对众创空间进行规范和提供服务。目前由企业作为运营主体的众创空间已经占到全市区县总数的98%,占到高校众创空间的将近半数。

  2、盘活资源解决“在哪创业”问题。一方面,各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园、实训基地、实验室、孵化基地、学生活动中心等,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创业场所。各区县将建设众创空间与去库存相结合,盘活和改造闲置的城区老旧厂房、商务楼宇,全市有1/4的众创空间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不仅降低了创业创新门槛,也促进了社会闲置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依托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众创空间,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科技孵化器资源优势和孵化经验,又推动了传统孵化器转型升级。

  3、以创业需求导向为重点解决创业服务问题。通过政府购买、资金补助等方式,重点资助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展示、检测认证等服务。全市组建了多支以行业专家、投资人、企业家和学者为主的众创空间咨询专家队伍和创业导师队伍,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培训、投融资对接和技术支持。依托天津科技服务网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创新创业线上线下互动结合。目前,全市众创空间内整合了政府部门的延伸服务和政策扶持资源,聚集了一定规模的投融资资源,初步构建了创业经验交流分享、创业产品路演展示、风险投资、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4、注重专业化、特色化解决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问题。 注重引导各区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培育发展专业化、特色化的众创空间,培育和催生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目前全市以专业服务为主的众创空间数量占区县众创空间总数的近一半,专业服务领域涵盖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高端装备制造等10多个产业。注重引导高校众创空间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孵化服务充分结合,着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和培养,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让众创空间成为年轻人精神的“会客厅”、思想的“梦工厂”。

  目前,全市已认定的市级众创空间达到106家,遍及全市16个区县、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和各高校,实现了“遍地开花”。有31家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与支持范围。区县众创空间已经聚集了5400余名创客、1200多个创业团队和近1200家初创企业;高校众创空间聚集大学生创业团队和企业1000余个。

  四、开展“一助两促”,优化创业创新政策环境

  为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助小微、促创业、促创新”的“一助两促”活动,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一是建立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区两级政府拿出60亿元,对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损失给予50%补偿,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策实行一年来,覆盖市场主体99.2%,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同比增长3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45%以上,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以上。去年底,又出台了10条补充措施,将风险补偿比例提高到70%,并前移补偿时点,有力促进了创新创业。二是资助众创空间,制定了发展众创空间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区两级财政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分级分类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财政补助,用于众创空间场地购置、租赁或新建,专用设备和软件购置等。截至今年3月份,累计对40个具备拨款条件的众创空间,拨付补助资金1.36亿元。支持众创空间运营商设立不少于300万元的种子基金,用于对初创项目借款以及收购创业者初创成果,市财政按30%比例参股,不分享基金收益,基金到期清算如亏损,优先核销财政资金权益。三是在全国率先推出创新创业通票制度,将现行政策中的企业先垫资、财政后补贴方式,调整为先由第三方机构垫付、再由合作银行兑现的新方式,解决了政策资金兑现时间长问题。四是支持设立各类基金,市财政计划每年安排6亿元,五年合计30亿元,设立政策性担保基金、产业并购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四项基金。

  2、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坚持结构性减税政策,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全市中小企业每年减少税赋100亿元以上。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调整目录管理方式,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税收抵免政策等。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对自主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给予房租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有效解决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不足问题。

  3、创新融资模式。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融资租赁法人机构超过650家,租赁资产超过7000亿元,占全国的30%以上。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商圈贷款、产业链贷款、知识产权贷款、网络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支持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参与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鼓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联动融资。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鼓励使用专利技术进行质押贷款、入股、转让。

  五、构筑人才高地,强化创新创业智力支撑

  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创新创业最优先位置,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以产业聚人才,以培训育人才,以平台引人才,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1、推行“人才绿卡”制度。针对人才引进过程中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率先实施引进人才“绿卡”制度,在人才居留、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赋予22项优惠政策,将51个办理事项整合成15个,56个审批环节精简到19个,审核要件从84件压缩到44件,实现人才服务一点采集、多点共享、全程管理、快速办理。截至目前,共向各类人才发放“绿卡”1.5万张。

  2、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计划用3至5年时间,支持1000家具有良好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引进和培育1万名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使创新人才向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聚集。截至目前,共有505家企业入选“千企万人”支持计划,64家入选企业共享受1660万元的资金扶持,集聚高层次人才3681人,启动研发项目518项,申请专利325项。

  3、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围绕产业紧缺、社会急需的职业工种,面向企业职工、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投入财政资金33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使120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开发应用“职业培训包”,开办“培训超市”,累计开发242个职业工种、1056个技能培训包,推进职业培训鉴定由“目标型”结果管理向“精细化”过程管理转变。加快搭建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新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总数分别达到12个和16个。2015年,全市共有33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上年增加11.2万人。

文字下载

稿源:北方网 编辑:尹辰辰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