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中国-天津 首页 ENGLISH
 返回上一级
天津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
http://www.tj-summerdavos.cn 2016-06-21 09:50


天津科技小巨人“杀手锏”产品超过300项(资料图)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指导工作时指出,要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轨道。近三年来,天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2012年3.5万家增加到7.32万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从1800家增加到3453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小巨人企业“顶天立地”的局面,总产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天津制定科技小巨人升级版行动计划,在现有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企业“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实现企业创新能力、总量规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计划到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10万家、5000家。天津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将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显身手。

  一、扩大规模,在优化增量上显身手

  (一)靠“一助两促”的阳光雨露,让科技小企业变成科技小巨人。针对初创期、成长型企业遇到的“融资难”瓶颈,开展“助小微、促创新、促创业”活动,2015年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区两级政府拿出60亿元资金,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技术改造类项目贷款形成的本金实际损失给予50%补偿。这项政策覆盖市场主体99.2%,全年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同比增长3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45%以上,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市政府又出台了10条补充措施,扩大政策覆盖面、前移补偿时点、提高补偿比例,将科技型企业、外贸出口企业、涉农企业风险补偿比例提高到70%,让银行贷款更放心、企业发展得实惠,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更多阳光雨露,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二)靠并购重组、股改上市,让科技“小巨人”变成“大巨人”。实施并购重组“双百”工程,设立5亿元产业并购引导基金,引导企业增强资本运作能力,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获得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团队、知名品牌、市场份额等,建立跨区域、跨国界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离岸结算中心,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同时鼓励企业与市内同行业企业开展“强强联合”或“以强并弱”,延伸产业链条,计划到2020年实现并购海外企业100家、国内企业100家。天津瑞普生物公司先后并购了河北、湖南、湖北、内蒙、北京的多家企业,拥有了9家子公司,成为国内动物保健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了全国性产业布局,并通过收购5家欧洲生物制药企业,进一步实现全球布局。实施企业上市融资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1000家股改企业后备库,在政策咨询、法规培训、中介机构推荐、投资基金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实现脱胎换骨的改造,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股份制改造750家,上市挂牌400家。

  (三)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围绕解决“在哪创业、谁来服务、钱从哪来”等问题,制定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10条政策措施,市政府拿出5亿元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市四套班子的领导同志深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宣讲动员,形成了创新创业热潮。到目前,全市已建成众创空间106个,力争到2017年建成200个,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破土而出提供肥沃土壤。同时,在天津自贸实验区中心商务片区建设“双创特区”,突出自贸实验区体制特色、自主创新示范区“6+4”政策特色,推行“企业动嘴、政府跑腿”的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创新领军企业聚集、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投资贸易生活便利、各类市场要素活跃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双创特区”揭牌半年来,已新增注册企业2300家,引进腾讯、甲骨文、中信国安、中科招商、嘉实基金、IDG资本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计划到2020年,引进领军企业100家、税收过千万的企业1000家、创新创业人才超过5万人。

  二、调优结构,在去“旧”布“新”上显身手

  (一)以“万企转型升级”去旧产能、育新产能。通过技术改造、产业转型、调整重组、载体提升等途径,推动一批“散弱低粗污”企业转型升级,向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实现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资源节约、环境改善。“十二五”期间,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天津之所以能实现GDP年均增长12.3%,2015年实现9.4%的增长,靠的正是科技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增量弥补了传统产业的减量。

  (二)以融资租赁方式去旧设备、添新设备。着眼壮大实体经济,充分借助天津金融创新优势,以“金融+科技”双向驱动、“财政补贴+市场运作”双轮推动,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实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天津宝涞精工集团公司,原来是一家从事缝纫机零部件加工的小企业,近几年发展成为能够为25家世界500强企业加工大飞机、工程机械、制冷压缩机、汽车、发电机等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靠的就是融资租赁,1亿多元固定资产设备中有60%是租赁的,有效解决了加工设备投入大、融资难的问题,实现了低成本快速扩张,将成为行业内最早的智能工厂。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市财政拿出30亿元,对1000家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先进研发生产和检验检测设备,给予5个百分点的租赁费用补贴,着力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车间,搭建一批智能化检验检测平台,改造一批智能化装备,提升一批智能化园区。预计两年内拉动技改投资超过600亿元。

  (三)以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去旧供给、增新供给。把产品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天津市“杀手锏”产品和重点新产品认定补贴办法,支持企业开发拥有明显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杀手锏”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飞鸽”是天津自行车的知名品牌,近年来,面对人们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和传统自行车行业经营困难的严峻挑战,将智能化理念引入自行车制造,推出了国内第一辆“超级智能自行车”,实现了老品牌的华丽转身,“老树发出了新芽”。截止目前,累计认定市级重点新产品403个,“杀手锏”产品247个,实现“小巨人大品牌”。运用“互联网+”,推进“制造+服务”、互联网跨界融合等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天津海天量子科技公司将互联网技术与电力维护业务相融合,通过集控中心远程控制创造了新的服务模式,使电力维护更高效、更安全、更节能,为客户节能20%以上。

  三、做强科技,在创新引领上显身手

  (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方面实行“拿来主义”,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立足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团队,掌握核心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强研发合作,开展专利消零和专利强企行动,先后实施八批16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开发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效中空纤维系列膜组件、新型载药支架、基于28纳米工艺的移动智能手机基带芯片、GBase 8t通用数据库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4%,拥有有效专利占全市企业专利拥有量的比重达到44%。

  (二)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着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坚持需求导向与产业化方向,建立完善部市、院市、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科技淘宝超市”,使100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与7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零距离即时对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和840多家国家级、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成为技术研发转化和科技服务平台。

  (三)“筑巢”与“引凤”衔接,着力打造高端人才团队。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推行“人才绿卡”制度,通过“三减一提速”大幅提升引才效率,着力聚集培育“三支队伍”,即一支站在行业科技前沿的领军人才队伍,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一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采取股权激励、技术买断、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单独核算等办法,健全职业发明收益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通过利益联结,把科技人才与企业绑在一起拼命干。加大企业家队伍培训力度,举办“科技专机”“科技专列”活动,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赴国内外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推广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包”,开办“培训超市”,累计开发覆盖242个职业共1056个职业培训包,33万人通过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

  四、搞活机制,在增强发展活力上显身手

  (一)靠政策创新激活。在财政投入、金融支持、载体建设、技术改造、降税减费、企业重组、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出台一些含金量高、力度大的政策措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十三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将拿出250多亿,建立政府担保基金、并购引导基金、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研发平台建设、开发“杀手锏”产品、股改上市、并购重组等,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放大资金效用。今年推出第一批降成本的20条政策措施,通过降税减费、金融机构分担、深化改革消化、企业挖潜压缩等4条途径,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人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资源成本、物流成本、生产经营管理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年可为企业减负480亿元,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增强盈利能力。

  (二)靠制度改革放活。深化“放、管、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步伐,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495项减少到282项。组建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216项行政审批职能,封存109颗公章。在全市各区县普遍建立行政审批局,推行“一窗收件、联合审批、信息共享、颁发一证”的审批模式,实现企业设立“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天办结。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天津市大力推进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份单卡管通关、一套体系管廉政、一个号码管服务、一包教材管培训、一张绿卡管引才的“十个一”改革,促进投资贸易和生活服务便利化,减少企业制度性经营成本,加速要素流动。加快天津自贸区制度创新步伐,推出两批175项制度创新清单,123项已落地实施。在商务部拟向全国复制推广的21项自贸区创新成果中,有9项来自天津自贸区。制度创新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推动市场主体实现井喷式增长。

  (三)靠服务环境育活。坚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选派局、处级机关干部沉到企业开展定点帮扶,每半年进行考核评估,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着力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和园区载体服务,把部门“端菜”变为企业“点菜”,做到“企业有事不撒手,企业无事不插手”。建立健全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平台和网络,使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统一按一份清单、一个标准,通过一张网、一个系统实现高效便捷办理。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实行鼓励企业创新“创通票”等办法,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文字下载

稿源:北方网 编辑:尹辰辰

本网站由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